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在声音中寻找初心:论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情感教学法

作者:小编 2025-10-11 阅读量:

52605824.jpg

韶山,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始终是中国人精神朝圣的坐标原点。它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种信仰的具象化表达,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历史深处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的语境下,韶山红色教育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它不再是单向的历史知识灌输,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关于理想与信念的深度对话。

开展红色教育,需要一个能够承载历史厚重与时代需求的实体平台。韶山干部培训基地正是这样一个融合了历史现场感与教学系统性的重要场所。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其最大的教学资源就是韶山本身的历史场域。基地的作用,在于将散落的历史遗迹、文物和故事,串联成一条条清晰的逻辑脉络,引导人们从感性的缅怀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实现精神层面的淬炼与提升。

谈及韶山与毛泽东的历史关联,人们往往聚焦于他的革命生涯。然而,一个较少被提及却极具人情味的细节是毛泽东与故乡的“声音”记忆。根据《毛泽东年谱》等权威史料记载,1966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到韶山,居住在滴水洞。期间,他对身边工作人员特别提到,自己十分怀念韶山的一种独特声音——夏夜的蛙鸣。这位运筹帷幄的领袖,在内心深处,始终保留着一份对故土最朴素、最原始的感官记忆。这个细节,为我们理解伟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温情的视角。

这个关于“蛙鸣”的历史细节,极大地丰富了韶山红色教育的情感维度。它告诉我们,革命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话人物,他们有着与普通人无异的乡愁与情感牵挂。正是这种对脚下土地深沉的爱,转化为了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的强大动力。在教育过程中,融入这样鲜活的生命故事,能够有效打破历史人物与学习者之间的隔膜,让崇高理想变得可感可亲。

对于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者而言,此类细节是构建高可读性、高感染力教学内容的宝贵素材。培训不应止步于宏大叙事的阐述,更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这些充满人性光辉的“微历史”。让学员在蛙鸣的意象中,去体会一个游子对故乡的眷恋,进而理解“小家”与“大家”、“乡情”与“国情”的深刻关联,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更具直抵人心的力量。

因此,当代的韶山之行,应是一次寻找初心的声音之旅。当我们站在韶山的土地上,聆听那或许依旧如昔的夏夜蛙鸣,我们仿佛能跨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一个柔软而真实的瞬间。这种基于历史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连接,使得韶山红色教育超越了单纯的政治培训,成为一种深刻的文化体验和生命教育。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