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韶山冲笼罩在薄雾之中,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池塘水平如镜。一群特殊的到访者——某市纪检监察系统的干部们,静静地站立在这片红色圣地上。他们此行并非普通的参观学习,而是带着新时代“打铁人”的使命,来到韶山干部培训学院,接受一次深刻的党性锤炼和精神洗礼。
韶山红色教育对于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一份泛白的文献副本吸引了大家的注意——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在支部成立初期,毛泽东就为党员们立下了“保守党的机密,永不叛党”的铁律。这个细节让在场的纪检监察干部们陷入沉思:从革命初期开始,铁的纪律就是党的生命线,而今天,他们正是这条生命线的守护者。
培训期间,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被深度挖掘。据《韶山志》记载,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间,曾在韶山冲召开调查会。当时有农民反映个别农会干部存在徇私行为,毛泽东当即指出:“农会权力很大,若不自律,必生腐败。”这句话穿越近百年的时空,依然振聋发聩。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员引导学员们思考:如何将这种对权力运行的早期警醒,运用到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工作中去?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举行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上,纪检监察干部们举起右拳,誓言铿锵。阳光洒在铜像坚毅的面庞上,也照在每一位宣誓者的肩头。一位学员在当天的学习心得中写道:“作为党纪的执行者、捍卫者,站在这里宣誓,更能感受到‘纪律’二字的分量。我们要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党的纯洁性。”
韶山红色教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将抽象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参照。在专题教学中,教员讲述了毛泽东对待亲友请托的态度。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书信选集》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等人曾到北京请求安排工作,毛泽东在信中明确回复:“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这种对亲情与原则的清醒把握,为今天的纪检监察干部如何处理人情与纪律的关系提供了生动教材。
现场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滴水洞一号楼。这里简朴的陈设与周围秀美的山水形成鲜明对比。培训教员指出,毛泽东一生倡导艰苦奋斗,他的睡衣补了73个补丁,拖鞋穿到鞋底断裂。这种物质上的“清”与精神上的“富”,构成了共产党人独特的廉洁观。一位学员感慨道:“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不仅要自身做到清正廉洁,更要推动这种廉洁文化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在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研讨室里,一场关于“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韶山启示”的讨论热烈进行。学员们结合所见所闻,探讨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监督执纪工作。有人提出,要学习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发现问题;有人表示,要传承革命先辈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防止“灯下黑”;还有人谈到,要像毛泽东对待亲友那样,把纪律挺在前面,不徇私情。
此次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集中培训,让纪检监察干部们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他们将把韶山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强大动力,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上,继续淬炼永不卷刃的忠诚之剑。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