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韶山追问:从“离家”到“归心”的党性锤炼

作者:小编 2025-10-21 阅读量:

2342354235.jpg

韶山的晨曦,总带着一种唤醒心灵的力量。当第一缕阳光越过山脊,照亮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青瓦灰墙时,来到这里参加韶山党性教育的学员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一种关于“选择”的深层叩问。这片土地所承载的,是一个家庭如何将自身命运与国家前途彻底融为一体的壮烈诗篇。

在故居的堂屋里,陈设依旧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然而,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沉浸式教学中,学员们被引导去感知这方空间里曾发生的“缺席”。1921年早春,据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记录,毛泽东回到韶山。在几晚的家庭会议上,他不再是家中的长子,而是一位革命的启蒙者。他说服弟妹,“舍小家为大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需要立即行动的决定。随后,他带着毛泽民、毛泽覃等亲人毅然离家,变卖田产,斩断归路,将整个家庭“连根拔起”地奉献给了革命。

这个细节,在今天的韶山党性教育中,被解读为一种超越个人情感的、极其理性的“组织化”过程。一位学员在研讨中分享了他的感悟:这不仅是骨肉亲情的牺牲,更是一种将“家庭”这个最私密的社会单元,彻底重构为“革命细胞”的实践。它回答了一个根本性问题——一个人的革命如何转化为一个阶级、一个民族的革命?答案就从这最基础、最紧密的家庭关系的重塑开始。这种抉择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远非聆听一场理论报告所能比拟。

培训的核心,在于引导学员进行“代入式”的思考。在基地的案例教学中,讲师会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换作是你,能否具备同样的理性与决绝,为了一个宏大但尚未看见的愿景,放下当下所有安稳的拥有?这个问题让课堂瞬间沉静下来。它迫使每一位参与者审视自己的内心,衡量个人利益与公共福祉在自己心中的真实权重。这种触及灵魂的拷问,正是韶山干部培训基地所追求的教育深度。

漫步在韶山冲的田间小径,学员们的心情往往复杂而沉重。他们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田园风光,更是一个伟大抉择发生的具体场景。从这里出发,毛家满门忠烈,多人血洒疆场。这条“小家”的牺牲之路,恰恰铺就了“大家”的新生之途。历史的悲壮与现实的安宁在此刻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了每一位参与者对“牺牲”与“获得”的理解。

培训结束时,学员们踏上归程。他们的行囊里,装满了对“家国”一词的全新体认。这次韶山党性教育的旅程,与其说是一次学习,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溯源。它让学员们明白,党性并非悬浮于空中的概念,它始于一种将个人与家庭命运,毫无保留地投入历史洪流的勇气与抉择。这份从韶山带走的精神地图,将指引他们在未来的任何考验中,更清晰地找到自己的方向。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