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韶山:从历史自觉到行动自觉的党性淬炼

作者:小编 2025-11-13 阅读量:

韶山红色教育

韶山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地理标识或纪念场所。它是一处能够引发深层历史思考的精神场域,在这里,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完成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的升华。韶山培训基地所承载的,正是这样一种将历史智慧转化为当代实践能力的教育使命。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展柜里,一份泛黄的《韶山农民自卫军名册》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根据《中国共产党湘潭历史》记载,1927年“马日事变”后,白色恐怖笼罩三湘,早期党员庞叔侃毅然组织起农民自卫军,与反动团防展开英勇斗争。这支由当地农民组成的武装力量,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实践行动的非凡勇气。这一历史细节,为韶山党员教育提供了深刻启示:理想信念的真理性,最终要通过实践行动来检验。

庞叔侃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揭示了一个关键命题: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在韶山培训基地的课程设计中,这一命题被转化为对党员干部执行力与担当精神的深度拷问。当年的农民自卫军成员,大多是目不识丁的贫苦农民,却在党的领导下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这种转变的核心,在于他们将理论认知转化为了改变命运的实际行动。这种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正是当代党员干部需要传承的宝贵品质。

韶山冲的田间小径,见证了从认识到实践的伟大转变。当年毛泽东在这些小路上走访农户,通过实地调研形成了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刻认知。这种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在庞叔侃组织农民自卫军的过程中得到了延续。他根据韶山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武装斗争,这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至今仍是韶山党员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韶山烈士陵园,庞叔侃等革命先烈的名字镌刻在纪念碑上,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从认识到实践的完整过程。据《韶山革命斗争史》记载,庞叔侃在组织农民自卫军时,不仅注重军事训练,更重视思想教育,让每一位队员都明白为何而战。这种将思想建设与实际行动紧密结合的方法,构成了韶山培训基地教育体系的重要维度。在这里,学员们通过回顾历史,思考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有效措施。

韶山水库的碧波,映照着共产党人知行合一的精神传承。就像当年庞叔侃将党的农运方针转化为具体的斗争策略一样,当代党员干部在韶山党员教育中,需要思考如何将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行动。这种转化能力,是检验党性修养的重要标尺。

韶山培训基地的教育创新,在于它成功地将历史资源转化为能力建设的活教材。通过回顾庞叔侃等革命先辈的实践智慧,学员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真正的党性修养不仅体现在思想认识的提高上,更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这种教育让党员干部明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终要落实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具体行动中。

在韶山的星空下,历史与现实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从庞叔侃组织农民自卫军的革命实践,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体现的都是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韶山党员教育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引导党员干部在历史的回望中,找到将思想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