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山,作为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精神标识地。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一座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信仰信念的丰富宝库。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深入开展韶山红色教育,具有非凡的时代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其核心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光辉起点和伟大领袖的成长足迹中,深刻领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最根本的保证,从而更加自觉地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一、 从历史逻辑中感悟党的领导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
韶山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无声地诉说着那段风雨如磐的岁月。毛泽东同志在韶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正是中国共产党从萌芽、发展到壮大,最终成为中国人民坚强领导核心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韶山红色教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旧中国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均告失败的背景下,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历史的重任。这种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通过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牺牲,逐步被最广大人民所认可、所选择、所拥护的。追寻领袖足迹的韶山红色教育,正是让我们从历史的本源上理解,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才能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这种历史逻辑的深刻感悟,是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历史根基。

二、 从思想逻辑中领会党的领导是事业发展的定盘星
韶山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之一。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一伟大创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和卓越的领导智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作出了战略部署,这正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必然要求。韶山红色教育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学习这种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精神,领会我们党在复杂局面中把握方向、谋划全局、制定战略、推进改革的领导艺术。它教育我们,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唯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航向,凝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拥有最可靠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三、 从实践逻辑中锤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自觉
在韶山,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为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奋斗终身的强大精神感召。这种精神,最终凝结为对党的绝对忠诚、对组织的坚决服从、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最终要体现在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上。通过沉浸式的韶山红色教育,党员干部能够对照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进行深刻的党性分析,检视自身在做到“两个维护”、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方面是否存在差距;是否在复杂斗争面前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否将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于履职尽责、推动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这种触及灵魂的洗礼,能够有效清除思想灰尘,增强政治免疫力,从而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内化为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在各自岗位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强大动力。
因此,新时代的韶山红色教育,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载体。它让我们从历史、思想与实践的统一中,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和最终成败。我们必须运用好这一宝贵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确保党的执政根基永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行稳致远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