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组织党员干部走进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金融为民"专题韶山红色培训活动。此次培训通过沉浸式学习、情景式体验、互动式研讨等方式,让金融监管工作者在毛泽东同志故乡深刻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学员们驻足凝视一件特殊展品——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使用过的马灯。据《韶山志》记载,这盏马灯曾陪伴毛泽东走遍韶山冲的每个村落,在深夜的农舍里与贫苦农民促膝长谈。这种"提着马灯访贫问苦"的作风,让从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学员深受触动:"监管工作也要有这样的'马灯精神',主动照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创新设计了"金融版的调查研究"情景教学。学员们分组模拟毛泽东当年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过程,深入韶山村农户家中了解农村金融需求。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27年毛泽东在韶山调查时,曾用32天走访了5个县,记录了数十万字的调研笔记。这种扎实的调研作风,让学员们重新审视监管工作的基础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真理在金融监管领域焕发新的时代价值。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现场教学中,培训教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细节:据《毛氏宗谱》记载,毛泽东将自己家的13亩水田分给贫苦农民后,又说服族人将族田分给无地农民。这种"革自家命"的勇气,引发了关于金融改革的热烈讨论。有学员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就要有这种刀刃向内的勇气,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培训特别设置了"从韶山到新时代的金融为民之路"专题研讨。通过对比毛泽东同志早期创办的农民银行与当代普惠金融发展,学员们深刻认识到"金融为民"理念的历史传承。韶山干部培训学院专家指出:"从'分田分地'到'精准扶贫',从农民合作社信贷到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变的是方式方法,不变的是人民立场。"这种历史纵深的思考,让学员们对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金融监管的红色基因"座谈会上,学员们将韶山精神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有同志分享道:"当年毛泽东同志用算盘计算农民负担,今天我们的大数据监管也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这种专业化的思考,体现了韶山红色培训的实践成效。培训期间,学员们还走访了韶山农商银行,就红色基因与金融创新开展深入交流。
结业仪式上,全体学员在毛泽东铜像广场重温入党誓词,并将写有金融监管建议的"新时代答卷"呈献给学院。这些凝聚着思考的建议将转化为改进监管工作的具体措施。据悉,参训人员返岗后已启动"红色金融卫士"行动计划,首批10项便民惠企措施正在落地实施。
此次培训的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三个转化":将红色基因转化为监管效能,将革命传统转化为服务创新,将历史智慧转化为风险防控能力。随着最后一批调研报告完成,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洗礼画上圆满句号。在伟人故乡的青山绿水间,金融监管工作者们找到了"国之大者"的精神坐标——正如毛泽东同志当年在韶山点燃革命火种,今天的金融人也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践行初心使命。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