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韶山红色教育的当代启示:从"拒修故居"到全面从严治党

作者:小编 2025-10-14 阅读量:

1-250P5104043912.jpg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一份1950年的电报复印件静静陈列。根据中央档案馆编撰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记载,当得知家乡政府准备修缮其旧居时,毛泽东明确批示“不要修缮,保持原貌”。这八个字背后蕴含的深意,成为今天韶山干部培训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的核心课题。

这份特殊批示为我们理解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提供了独特视角。在韶山红色教育课程中,学员们通过这个历史细节深入探讨:为什么一个执政党的领袖要拒绝家乡人民的好意?答案就藏在毛泽东同志对待个人与集体、权力与责任关系的深刻认知中。他坚持旧居保持韶山冲普通农舍的原貌,实质上是坚守“共产党人来自人民、属于人民”的政治本色。

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座保持原貌的故居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泥砖墙、木犁、煤油灯,这些朴素的历史见证物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学员们走过这些未经修饰的房屋,触摸那些保持原样的农具,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场景的还原,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权力不是用来追求个人荣光的工具,而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在韶山红色教育的专题研讨中,这个历史细节引发了关于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同志当年担心的“惊动群众”,本质上是对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珍视。这种深沉的群众情怀,启示今天的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感受放在心头,任何工作都要以“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答不答应”为衡量标准。

将“拒修故居”与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相对照,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精神脉络。从保持故居原貌到整治“会所中的歪风”,从反对个人崇拜到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待遇标准,体现的都是一以贯之的自我约束精神。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课堂上,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这个历史故事还启示我们,真正的红色教育应该摒弃形式主义。毛泽东同志拒绝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修缮,更是一种可能助长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今天的韶山红色教育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强调内容重于形式,实效重于排场,让学员在朴素真实的历史场景中获得深刻的思想启迪。

通过系统深入的韶山红色教育,学员们从“拒修故居”这个独特切入点,读懂了共产党人权力观的精髓——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之于人民;地位源于组织,必须服务于组织。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触及灵魂的思想洗礼,让每一位学员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都能牢记初心、行稳致远。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