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在红色热土上淬炼党性:国网电力公司韶山培训纪实

作者:小编 2025-11-07 阅读量:

1-250PG01406464.jpg

深秋的韶山,晨曦微露,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荷塘泛着粼粼波光。国网某省电力公司的学员们站在这片土地上,内心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肃穆。他们此行的目的,不是普通的业务培训,而是在韶山干部培训中寻找精神的源头活水。

在专题教学环节,讲解员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1959年,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当晚在故居的煤油灯下,他通宵达旦地修改《到韶山》诗稿。据《毛泽东年谱》记载,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正是在这个不眠之夜最终定稿。这个细节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伟大成就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与抉择。

韶山培训基地的现场教学别具一格。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学员们久久驻足,有人下意识地整理了自己的工装。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艰苦奋斗”四个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价值选择。电力工人们在想,自己的工作服虽然也会磨损,但比起这件睡衣所承载的精神,日常工作中的困难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夜色中的毛泽东铜像广场格外庄严肃穆。学员们列队肃立,仰望铜像时内心充满敬畏。晚风拂过松柏,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上的红色记忆。一位来自电网调度部门的学员在心底默念:守护万家灯火的责任,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初心坚守?这种精神层面的共鸣,正是韶山党员教育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学员们了解到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据《韶山志》记载,当时党支部的会议经常在深夜举行,党员们以打麻将作掩护,在油灯下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这种在险恶环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让来自电力系统的学员们深有感触。他们意识到,在新时代,理论学习同样需要这种执着与坚守。

实践教学环节,学员们走进韶山换流站,将红色精神与电网实践相结合。站在现代化的电力设备前,他们回想起前一晚在专题研讨中的思考:如何将韶山精神转化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实际行动。这种从历史到现实的跨越,让韶山干部培训的内涵更加丰富和立体。

结业仪式上,学员们手持结业证书,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他们知道,这次培训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回到各自岗位后,他们将把在韶山的所学所悟,转化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强大动力。韶山培训基地的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返程的大巴缓缓启动,学员们频频回望渐渐远去的韶山冲。山峦叠翠中,那片红色的土地仿佛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这次韶山党员教育带来的精神洗礼,将长久地影响着他们在电力岗位上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操作,让红色基因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实践中绽放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