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韶山红色培训:从“五杰”的星火看集体信仰的力量

作者:小编 2025-11-06 阅读量:

1-250312000U2334.jpg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韶山作为伟人故里,其光芒往往聚焦于一位改变国家命运的巨人。然而,真正深入韶山红色教育的内核,我们会发现,这片土地的革命基因并非孤立的奇迹,而是一片孕育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星火苗圃”。近期,一批学员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完成了一次深度研修,他们的视角并未止步于单一的伟人足迹,而是投向了一个更为壮阔的群体——以毛泽东为代表,包括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在内的“韶山五杰”。这次培训,成为了一次对早期中共党员集体信仰生成的深刻探寻。

“韶山五杰”的史实,在中共早期党史和地方志中有着明确记载。他们并非遥远的神话,而是韶山本地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和农民先进分子。在毛泽东的直接影响与组织下,他们于1925年创建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这是中国农村最早的基层党组织之一。这个历史细节的非凡意义在于,它揭示了革命思想如何从一个核心点,有效辐射并植根于一个具体的乡土社会,将身边的挚友、亲族(如毛福轩是毛泽东的族兄)转化为具有共同理想信念的革命同志。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站在特别支部的旧址前,感受到的是一种基于地缘、亲缘,却又超越其上的、更为坚固的主义之结合。

从乡土情谊到主义结合:基层组织的诞生逻辑

此次韶山红色教育的启发性在于,它让学员们深刻理解了“支部建在连上”原则的早期实践与社会基础。“韶山五杰”及其创建的特别支部,完美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社会结构的微观单元切入,完成组织建构。他们利用乡塾教师、乡村医生的合法身份作掩护,以开办农民夜校、组织雪耻会等形式,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最为朴素的农民心中。这种“落地生根”式的组织建设方式,对于今天任何领域的团队建设与管理,都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它说明,真正有生命力的组织,其根基必须深深扎入所处的环境与人心中。

英雄主义的另一面:集体的牺牲与承载

“韶山五杰”的故事,也是一曲悲壮的集体英雄主义挽歌。在后续的革命斗争中,这五位先驱全部英勇就义,无一人看到胜利的曙光。毛福轩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被秘密杀害;钟志申在湘乡牺牲;庞叔侃在长沙被害;李耿侯在井冈山斗争中失踪;毛新梅在湘阴惨遭杀害。这一史实,为韶山红色教育注入了沉甸甸的份量。它提醒每一位参与者,革命的胜利不仅依赖于卓越的领导,更依赖于无数个如“五杰”这般,有名有姓、有血有肉的基层个体的前赴后继与无畏牺牲。他们的故事,共同铸就了韶山作为“红色摇篮”的精神基座,使其超越了单纯的“伟人故里”符号,成为一个信仰共同体为之奋斗和献身的象征。

因此,现代的韶山干部培训基地所承载的,远不止是单一的瞻仰功能。它通过“韶山五杰”这样的群体叙事,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成功的微观样本。从这里走出的学员,带走的不只是对伟人的敬仰,更有对基层组织力量的敬畏、对集体信仰价值的深思,以及将这种源自乡土的凝聚力、执行力转化为推动当代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片土地所昭示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真理,而“五杰”正是那最初迸发、虽未亲见燎原之势却至关重要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