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陕西某大学党委宣传部在韶山:红色基因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者:小编 2025-11-12 阅读量:

1-250P5104043912.jpg

近日,陕西某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代表前往韶山开展红色培训,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第十五个五年规划背景下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任务紧密结合。此次培训以独特视角探寻红色基因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注入精神动力。

在韶山红色培训基地的现场教学中,一份1925年毛泽东同志亲自编写的《农民夜校课本》引起了学员们的深入思考。这份保存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珍贵文物,采用当地方言编写,内容涵盖识字、算数与革命道理,开创了农民教育的新形式。这种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的教育创新,为当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提供了深刻启示:乡村振兴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探索符合农民需求的教育培训模式。

韶山党员教育培训中展现的因地制宜智慧,为不同区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方法论借鉴。上世纪二十年代的韶山,革命者根据当地社会结构和农民认知特点,创造出易于被接受的宣传动员方式。这种精准施策的工作方法启示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避免千篇一律的发展模式。

韶山农民夜校的成功经验,凸显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当年夜校不仅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培养农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这种通过教育激发内生动力的做法,对今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需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引领作用。

从韶山经验到第十五五个五年规划的实施,体现的是一种久久为功的发展定力。韶山农民夜校从最初几个人的识字班,发展到影响深远的农民运动,靠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需要的品质。乡村振兴是场持久战,需要保持历史耐心,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

韶山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创新发展理念,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当年农民夜校创造性地将文化教育与革命动员相结合,实现了社会效益最大化。这种创新思维启示我们,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要善于打破传统路径依赖,促进农业与文旅、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将韶山精神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实践,需要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当年韶山通过夜校培养了大量农民骨干,这种注重基层人才培养的模式,对今天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建立健全职业农民培训制度,完善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韶山经验中的系统思维方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实践指南。农民夜校不仅注重文化传授,还关注农民综合素质提升,这种全面发展的理念正是乡村"五个振兴"的早期实践样本。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统筹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协调发展。

此次培训通过深入挖掘韶山红色资源的历史内涵,为贯彻落实第十五个五年规划、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找到了精神坐标。学员们表示,要将韶山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