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26日上午,韶山学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湖南省档案馆藏《毛泽东同志在韶山活动日志》详细记载:毛泽东在参观完母校后,与师生们在教学楼前合影,并应师生请求题写"好好学习"四个大字。这个看似简单的历史瞬间,如今已成为韶山干部培训课程中诠释共产党人教育情怀的经典案例。
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可以通过韶山学校校史馆珍藏的原件,看到那张泛黄的照片和题词手迹。照片中,毛泽东站在师生中间,身穿朴素的白色衬衫,神情亲切自然。韶山干部培训专家指出,这个场景蕴含着深刻的教育理念:领袖与群众的鱼水之情,知识传承的朴素期待。
那次题词的过程颇有意味。据《韶山学校校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记载,当师生们请求题词时,毛泽东略作沉思后说:"就写'好好学习'吧,这是最实在的话。"这句朴实的话语,被韶山红色教育基地提炼为"最朴素的真理往往最深刻"的教学主题,引导学员思考教育工作应有的务实品格。
题词所用的文具也值得玩味。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保存的实物显示,当时使用的是学校提供的普通毛笔和墨汁,纸张是校方准备的宣纸。这种不讲究排场的细节,与当前党性教育中强调的作风建设高度契合。在专题课程"一支笔里的作风"中,学员们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领导题词用品,深入理解共产党人崇尚简朴的传统。
"好好学习"四个字的书法风格同样耐人寻味。书法专家在韶山干部培训的研讨课上指出,这幅题词笔力遒劲而质朴,没有刻意追求艺术效果,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毛泽东对教育的务实态度。这种分析角度让历史文物"活"了起来,使学员们在审美体验中接受精神熏陶。
那次访问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根据当年陪同人员王任重的回忆录记载,毛泽东特意询问了农村孩子的入学率和辍学原因。这种对教育公平的关注,被韶山红色教育基地融入"教育为民"教学模块,引导学员思考教育工作的初心使命。
在新时代的党性教育中,"好好学习"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韶山学校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学习日",韶山干部培训则开发了"从'好好学习'到终身学习"的特色课程。学员们通过重走毛泽东视察路线、访谈当年亲历者后代等方式,深刻理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历史渊源。
那张珍贵的合影背后,还有许多温暖的故事。校史记载,合影时毛泽东坚持让老师们坐在前排,自己站在学生中间。这一细节成为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尊师重教"现场教学的重要素材。学员们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切身感受照片中传递的平等意识和人文关怀。
"好好学习"的题词精神在数字化时代有了新的传承方式。韶山干部培训创新开发了"云上思政课",通过新技术让学员"回到"1959年的场景。但技术手段始终服务于精神内核——每期培训结束前,学员都要在电子屏上郑重书写自己的"好好学习"承诺,这种古今对话的设计深受好评。
站在韶山学校的题词碑前,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讲解员总会提醒学员注意:这幅题词没有落款日期,也没有署名。这种"去形式化"的特点,恰恰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不是为了彰显谁,而是为了启迪人。当学员们真正理解这一点,红色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从一张合影、四个大字到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韶山干部培训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谱系。在这里,历史不是冰冷的展陈,而是可以触摸的温度;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知行合一的传承。这或许就是韶山这片红色土地给予当代教育工作者最宝贵的启示。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