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为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至今仍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的重要指南。而位于湖南韶山的刘少奇故居,则是一处承载革命精神、激励后人奋进的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韶山参加韶山培训,走进韶山党校,深入学习刘少奇的革命精神,感悟党性修养的真谛。
一、刘少奇与韶山的红色记忆
刘少奇同志虽以湖南宁乡花明楼为故乡,但其革命生涯与韶山这片红色热土有着深厚联系。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刘少奇曾多次到访韶山,与毛泽东等革命领袖共同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刘少奇深刻认识到,党员的党性修养直接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革命事业的成败。
1939年,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系统阐述了共产党员应如何在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进行自我修养。他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的纪律,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些思想至今仍对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当代启示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刘少奇指出,党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锤炼而成的。在新时代,党员干部面临更加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更需要以刘少奇的思想为镜,审视自身,提升修养。
1、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
刘少奇强调,共产党员必须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韶山党校的培训课程中,学员们通过参观刘少奇故居、毛泽东故居等红色景点,重温革命历史,深刻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这种沉浸式学习有助于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严守党的纪律,保持清正廉洁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刘少奇指出,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做到言行一致。在韶山培训中,学员们通过案例教学、廉政教育等方式,深刻认识到纪律是党的生命线,必须时刻绷紧这根弦。
3、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初心使命
刘少奇一生心系人民,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韶山的党性教育中,学员们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体验“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三、来韶山参加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
韶山作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批党员干部前来学习。韶山党校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开设了系统的党性教育课程,帮助学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深化对党的认识。
1、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斗精神
走进刘少奇故居,学员们能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2、增强党性修养,提升政治能力
通过韶山培训,党员干部能够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特别是刘少奇的党性修养思想,从而在思想上更加成熟,政治上更加坚定。
3、推动实践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学员们在韶山的学习经历,将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结语
重走刘少奇故居,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党员干部应当以刘少奇同志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锤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韶山党校的培训,正是帮助党员干部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让我们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