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解码韶山红色培训:历史照进现实的党性教育实践

作者:小编 2025-07-10 阅读量:

韶山干部学院

位于湖南湘潭的韶山,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中国革命的精神坐标之一。如今,韶山干部学院依托这片红色热土,将历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党性教育课堂,为新时代干部提供了一场触及灵魂的红色洗礼。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曾深情回忆韶山冲的童年生活。据《毛泽东自述》记载,他提到父亲毛顺生常以“谷米换书”的方式支持他读书,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后来演化为“实事求是”的实践精神,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底色。

韶山红色培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学员们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通过一份泛黄的《湘江评论》手稿,感受青年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情;在滴水洞一号楼前,从简朴的陈设中读懂领袖严于律己的家风。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历史从书本中“走”出来,成为可触摸、可对话的存在。

党性教育不是抽象的概念灌输。韶山干部学院创新开发了“情景党课”,比如在毛泽东铜像广场的宣誓仪式中,学员需回答“如果身处1925年的韶山,你能否像毛泽东一样发动农民运动”的灵魂拷问。这种代入式思考,直指党员干部的信仰纯度。学院还引入“红色沙盘推演”,通过模拟秋收起义的决策过程,让学员深刻理解“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战略智慧。

韶山的红色基因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毛泽东1927年考察韶山农民运动时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至今仍是干部开展工作的金科玉律。韶山红色培训特别设置“田野调研”环节,要求学员带着课题走访韶山村,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领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当代价值。

鲜为人知的是,韶山还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设的试验田。据《湘潭县志》记载,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创建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首批党员多为贫苦农民。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组织模式,比井冈山斗争早两年多,为后来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参照。

在数字化时代,韶山干部学院还突破地域限制,开发了“云端党性教育基地”。通过VR技术还原“毛泽东小道”,学员可以“重走”少年毛泽东往返湘潭求学的16公里山路,在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中体会“行万里路”的坚韧。这种技术赋能,使红色教育更符合年轻干部的学习习惯。

真正的党性锤炼必须直面现实挑战。课程中设置的“红色辩论会”环节,要求学员围绕“新时代如何传承韶山精神”展开交锋。有学员提出:“当年毛泽东靠一盏油灯读书,今天面对信息爆炸,干部该如何保持思想定力?”这类尖锐问题,推动教育从历史回溯转向现实应对。

当夕阳映照在韶峰之巅,学员们常会陷入沉思:这片土地上生长的精神,究竟能给当下带来什么?或许答案就在党性教育的本质里——它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党员干部找回“为什么出发”的初心。正如韶山冲那口至今清澈见底的南岸塘,唯有源头活水,才能滋养永不褪色的信仰。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