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从"不扰民"叮嘱到新时代作风:韶山干部培训的历史基因

作者:小编 2025-07-10 阅读量:

52605824.jpg

在中国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地,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如同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新时代党员干部的信仰之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镌刻着历史的记忆,而韶山红色教育的独特魅力,恰恰在于它能让抽象的理论变成可感知的温度,让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思考产生深刻共鸣。

据《毛泽东与故乡》记载,1950年毛岸英秘密回乡时,毛泽东特意叮嘱他"不要惊动地方政府"。这一细节鲜为人知,却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反对特权、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核。这种"低调务实"的作风,如今已成为韶山干部培训学院课程设计中重要的教学案例。

与传统的理论灌输不同,韶山红色教育更注重"场景还原"与"情感共鸣"。在毛泽东少年时期劳作过的稻田边,学员们能亲身体验"耕读传家"的艰辛;在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煤油灯下,一场关于"初心与使命"的讨论往往能引发深层次的自我拷问。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直击心灵的震撼。

韶山干部培训学院的课程设置充满了思想张力。比如"假如回到1925年"的情景模拟,要求学员站在毛泽东当年发动农民运动的历史节点,思考"如果是你,会如何破解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这种角色代入式的教学,不仅考验干部的政治智慧,更锤炼其直面复杂矛盾的勇气。

韶山的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出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今天的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学院特别设计的"田野课堂",引导学员走进韶山村的农家小院,从土地流转、产业发展的具体案例中,提炼出可复制的基层工作经验。

在数字化浪潮下,韶山干部培训学院创新推出了"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新技术还原"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的历史场景,学员可以"穿越"到1927年的韶山,亲眼目睹毛泽东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唤醒农民的阶级意识。这种技术赋能,让红色教育焕发出新的时代魅力。

真正的党性教育必须直面现实挑战。在"新时代韶山精神"研讨环节,一个尖锐的问题常被抛出:"当年毛泽东靠32天走访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今天我们的调研为什么容易流于形式?"这种直指痛点的讨论,推动学员从历史镜鉴中寻找破解形式主义的方法论。

当夜幕降临,学员们常在毛泽东铜像广场驻足沉思。星空下的韶山冲静谧如初,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信仰的力量。韶山干部培训学院所做的,就是让党员干部在这片红色沃土上,找回那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纯粹,让党性教育不再是外在的要求,而成为内在的精神自觉。正如那盏曾经照亮毛泽东读书的煤油灯,虽然微弱,却足以点燃改变中国命运的火种。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