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溯源与砺行: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重悟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层内核

作者:小编 2025-08-20 阅读量:

1-250P1154121M5.jpg

韶山的山水间镌刻着中国革命的初始密码,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仿佛在无声讲述着一种源于信仰的纪律与自觉。如今,作为闻名遐迩的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它承载的功能远不止于历史的回望,更在于为当下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净化和行为参照。其中,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一个重要切入口,这让韶山干部培训具有了强烈的时代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警示意义。

许多人将八项规定简单理解为对公务接待、会议规格等具体事务的约束,实则未能触及本质。其深层次内核,是一场关于党的作风形象与群众关系的重塑,是对权力观的彻底校正。这一点,与深植于韶山精神血脉中的一种独特历史自觉一脉相承。一个深刻的历史细节是: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韶山发动农民运动时,亲手创办的二十多所农民夜校,其章程里就明确规定“教员尽义务,不拿薪俸;办公用费,概从节俭”。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早期革命者在极度匮乏的物质条件下,对自身队伍纯洁性的一种硬性约束和主动塑造。

这一“义务教学、节俭办公”的朴素规定,堪称是作风建设“第一粒扣子”的早期实践。它发生在革命星火初燃的故乡韶山,其背后折射的是一种与旧式官僚体系彻底决裂的决心。毛泽东等先驱者深知,一个旨在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从其成员踏入革命队伍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追求特权和享乐划清界限。这种自我约束,不是外在的强制,而是内在的使命驱动,是为了获得人民群众最广泛的信任与支持,这是一种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智慧。

当下的韶山干部培训,正是要挖掘和传承这种战略智慧。培训绝非坐而论道,而是引导人们回到历史的原点,去体悟“不拿薪俸”背后所代表的牺牲奉献精神,去理解“概从节俭”所蕴含的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立场。这种穿越时空的对比,能让学习者清晰地认识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赓续与升华。反对“四风”,尤其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其精神内核早在韶山农民夜校的章程中就已埋下种子。

因此,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是一次对“特权”思想的彻底清剿。学员们置身于革命先驱成长的环境,通过对比当年“自带干粮去办公”的纯粹与当下一些作风积弊的顽固,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到“锲而不舍”这四个字的千钧重量。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松一松就会反弹,这与革命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样,必须拿出“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

最终,韶山干部培训的价值在这一主题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它让历史活起来,成为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它令人信服地论证,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绝非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传承和思想回归。从这里离开的人,带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清醒——意识到作风建设关乎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从而在实践中真正将“锲而不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