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市场监督管理局赴韶山开展"市场监管根脉寻溯"红色教育培训

作者:小编 2025-08-04 阅读量:

1-2506031HS1109.jpg

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五周年之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党员干部赴伟人故里韶山,在韶山干部学院开展为期6天的"市场监管根脉寻溯"专题培训。此次韶山干部培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从红色工商史看新时代市场监管"为主线,通过史料研读、场景还原、实践对标等方式,在毛泽东同志早期革命活动中探寻市场监管工作的历史源头。

1925年韶山农民协会的"市管小组"

在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阁楼上,培训聚焦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工商史。据《韶山志》记载,1925年毛泽东回乡开展农民运动时,亲自指导成立了韶山"平粜阻禁"斗争委员会,下设专门的市场管理小组。这个由共产党员毛福轩带领的7人小组,通过张贴布告、巡查集市等方式,成功迫使粮商将米价从每升60文压至20文。湖南省档案馆藏的《湘潭民报》1925年8月报道称:"韶山冲米价骤平,农会查办奸商三人"。这一历史切片生动展现了早期共产党人运用市场手段维护群众利益的智慧。

沉浸式课程:还原"消费合作社"运营

韶山党性教育创新设计了"1927年韶山特别区消费合作社"经营模拟课。根据《毛泽东与韶山特别支部》史料记载,学员们分组扮演合作社监事、采办等角色,用复刻的银元、账本等道具,处理当年遇到的掺假食盐查处、度量衡纠纷等实际问题。这种参与式教学让市场监管干部真切体会到,早在井冈山时期,我们党就通过建立合作社、规范交易秩序等方式探索经济治理路径。

专题研讨:从"红色市管"到现代化监管

在毛泽东同志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氏宗祠旧址,培训班围绕"市场监管工作的红色基因"展开深度研讨。教员展示1927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原始段落:"合作社,特别是消费、贩卖、信用三种合作社,确是农民需要的",引导学员思考当前"放管服"改革与革命传统的内在联系。有参训者提出,新时代市场监管要传承"为工农护权益"的初心,在平台经济、民生商品等领域创新监管方式。

现场教学:铜像广场前的质量沉思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一组特殊展品引发学员驻足——1959年毛泽东回韶山时使用过的搪瓷杯,杯底仍清晰可见"长沙搪瓷厂"的钢印。韶山干部学院教员结合《韶山纪念馆馆藏文物研究》指出,这个历经64年仍完好无损的日用品,见证了计划经济时代"质量第一"的生产理念。培训班由此延伸出"从搪瓷杯到智能产品——质量监管的时代变迁"专题讨论,强化"质量强国"的历史担当。

廉政课堂:算好"三笔账"的当代启示

在毛氏宗祠廉政教育基地,培训深挖1925年毛泽东为韶山党支部制定的"三不算"纪律:不算公家油灯钱、不算办公纸张钱、不算革命伙食钱。通过湖南省纪委档案室提供的《韶山特别支部会议记录》,学员们了解到这些看似微小的规定,培育了早期党员"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的纪律意识。市场监管干部们结合执法办案、检验检测等廉政风险点,开展了"新时代市场监管廉政账"大讨论。

实践对标:在红色地标中校准监管坐标

培训创新设置"红色地标+监管对标"实践活动。在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过的稻田旁,学员们研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情况;在1925年开展农民夜校的毛氏宗祠,分析当前校外培训监管难点;在毛泽东考察过的上屋场集市旧址,探讨集贸市场规范化建设。这种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使监管工作获得了更深层的价值坐标。

结业式选在毛泽东同志创建的中共韶山特别支部旧址举行。全体学员面对印有"平粜阻禁"斗争宣言的复原展板,重温市场监管"维护公平竞争、守护民生安全"的核心职能。省市场监管局带队领导强调,要从韶山出发的红色工商传统中汲取力量,把"监管为民"的初心转化为规范市场秩序、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此次韶山干部培训通过挖掘本土红色监管史料,开创了"历史寻根+职能强化"的特色教学模式。参训人员表示,6天的学习既是一次思想淬炼,更是一次专业溯源,要把韶山精神转化为推进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