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1925年毛氏宗祠的灯火:韶山精神的教育原点与实践密码

作者:小编 2025-08-04 阅读量:

1-250401151415259.jpg

在湖南韶山的青山绿水间,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最纯粹的精神密码。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韶山不仅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更是一座永恒的韶山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来到这片热土,通过韶山干部培训,探寻"为有牺牲多壮志"的精神源头,汲取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从农民夜校看人民立场

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在毛氏宗祠创办了农民夜校。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他亲自担任教员,用"手""脚"等常见字配合肢体动作教学。湖南省档案馆藏的《湘潭县农民运动报告》显示,这种"接地气"的教学方法使当地文盲率在半年内下降了40%。这个细节生动诠释了韶山精神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本质特征。如今,在韶山干部培训中,学员们仍能触摸到当年夜校使用的油灯、黑板,感受共产党人最初的教育实践。

"六位亲人"背后的牺牲精神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组特殊的数字令人震撼:毛泽东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1929年,妹妹毛泽建在衡山就义前留下"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的壮语(《韶山英烈》)。这种满门忠烈的奉献精神,构成了韶山精神最悲壮的底色。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特别设计了"烈士家书诵读"课程,让培训学员从毛岸英"埋骨何须桑梓地"的决绝中,体悟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

土地革命中的创新智慧

韶山冲里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土地分配方案》,记录着1927年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时提出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原则。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与农民运动》一书指出,这一创新做法后来发展为井冈山时期的土地革命纲领。在韶山干部培训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深刻认识到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正是韶山精神跨越时空的生命力所在。

廉洁自律的源头活水

在毛泽东故居的账本陈列柜里,1925年农民协会的收支明细格外引人注目。韶山管理局档案显示,当时规定"办公经费每日不超过铜元二十文"。这种"一文钱也要见阳光"的廉洁传统,通过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廉政课堂"得以传承。学员们从毛泽东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的家书中,从毛福轩"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铮铮誓言里,找到了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历史逻辑。

新时代的韶山答卷

今日韶山,红色基因已转化为发展动能。在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的银田寺旧址旁,乡村振兴示范点蓬勃兴起;当年农民夜校的所在地,如今建成了全国首个"红色教育智慧课堂"。韶山干部培训创新推出的"情景教学+实践锻炼"模式,让党员干部既触摸历史温度,又感受时代脉搏。

韶山精神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奔腾的江河。从"为有牺牲多壮志"到"遍地英雄下夕烟",从"唤起工农千百万"到"奋进新征程",这座永远的韶山红色教育基地,正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梦人。在这里完成的每一次韶山干部培训,都是一次初心的回望,一次信仰的淬炼,更是一次向着伟大复兴的再出发。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