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医疗保障系统赴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在革命原点探寻为民初心

作者:小编 2025-08-11 阅读量:

1-250PG01406464.jpg

近日,市医疗保障系统组织党员干部走进韶山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学习深刻体悟“人民至上”的红色基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故乡,韶山不仅承载着革命记忆,更蕴藏着与医疗保障事业高度契合的为民服务思想。韶山干部学院创新设计的专题课程,将历史智慧与现代民生保障紧密结合,为新时代医保工作者提供了深刻的精神滋养。

鲜为人知的是,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曾亲自为贫苦农民寻医问药。据《韶山志》记载,他委托堂兄毛泽连从长沙带回奎宁药片,救治当地疟疾患者,并感叹:“穷人病不起,比饿肚子更可怕。”这一历史细节,成为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医保专题课的生动案例。在复原的“毛泽东送药”情景教学中,学员们通过角色扮演,切身感受早期共产党人对群众健康问题的朴素关切,这种关切正是当代医疗保障制度的初心映照。

在韶山干部学院的专题研讨中,一组特殊档案引发深思:1959年毛泽东返乡调研时,特别询问韶山公社卫生院的接生费用,当得知顺产收费4元后,他立即指出“这笔钱相当于农民半个月口粮”。这段对话被收录在《毛泽东回韶山谈话实录》中,揭示了医疗负担与民生疾苦的深层关联。如今,医保系统学员在此开展“医疗费用变迁”对比分析,从历史维度理解“减负惠民”政策的必然性,强化“应保尽保”的责任意识。

韶山的红色教育创新之处,在于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在毛泽东考察过的原韶山大队卫生室旧址,韶山红色教育基地设置了“赤脚医生药箱”体验环节。学员们需用1960年代的简易医疗器械处理模拟病例,在缺乏现代设备的条件下思考“普惠医疗”的实现路径。这种“困境教学法”让医保工作者深刻认识到,资源有限时更需发扬“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的韶山精神。

当代医疗保障改革与韶山精神的内在联系,在韶山干部学院的“民生三问”课堂上得到充分阐释。课程以毛泽东1966年批示“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即“六二六指示”)为切入点,对比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逻辑。学员们通过梳理韶山地区从“合作医疗试点”到“医保全覆盖”的历程,发现政策创新与群众路线的深刻共鸣——正如当年毛泽东通过200多户农民访谈制定农运策略,今日医保改革同样需要“从群众需求中找答案”。

此次培训的独特价值,在于揭示了医疗保障制度的精神源头。正如韶山冲那口毛泽东少年时期挑水的老井,看似平静却滋养一方——医保工作者的每一次政策优化,都是对“人民至上”这一韶山精神核心的当代诠释。未来,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将继续深化与民生领域的专题合作,让红色基因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焕发新生机。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