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心之所向:韶山红色教育的精神溯源与实践探索

作者:小编 2025-08-23 阅读量:

1-2506031HS1109.jpg

韶山,这个位于湖南中部丘陵地带的乡村,因其与中国革命历史的深刻联结而成为一座精神地标。不同于宏大叙事中的概念化呈现,今天的韶山通过系统化、体验化的红色教育体系,为来访者提供了一场与历史对话、与初心相遇的可能。韶山干部培训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它试图超越传统的参观讲解,引导人们从多维角度理解这片土地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精神价值。

在韶山冲毛泽东同志故居,每一件实物都在传递着鲜活的历史信息。一个容易被忽略却意义深远的细节是:故居厨房的灶台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个陶制油灯盏。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少年毛泽东常常在深夜借着这盏油灯的微光阅读书籍,这引起了他父亲的不满,认为浪费灯油。这个看似普通的生活场景,却折射出早期求知精神与现实约束之间的张力,也预示着一个青年如何通过不断学习与思考,最终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发生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植根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与人性抉择。

基于这样丰富的历史资源,韶山干部学院逐步发展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学院的培训不再局限于静态的展览参观,而是强调“以史为镜、以行为本”的参与式学习。在专题教学中,讲师们不仅讲述历史事件,更注重分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决策逻辑、价值选择及其对当代的启示,帮助学员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连接。

韶山干部培训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烈的情感渗透力。在毛泽东铜像广场举行的敬献花篮仪式,通过庄严的仪式感激发参与者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在“重走毛泽东少年求学路”的体验教学中,学员们在乡间小道上徒步行走,切身感受一代伟人早年求知的艰辛与执着。这种身心参与的体验,往往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能触动人心,实现精神的升华。

培训课程还注重从多角度解读韶山精神。例如,通过分析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学员们不仅学习文献本身,还深入探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如何应用于当代社会治理;通过研讨韶山党支部的创建历史,反思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种以史鉴今的视角,使红色教育摆脱了说教色彩,变得更具思辨性和实践性。

值得一提的是,韶山的红色教育正在与乡村振兴实践相结合。学员们走访当地农户,了解韶山如何从一個偏僻山村发展为现代化教育基地,探讨红色资源如何带动地方发展、改善民生。这种安排让学员看到,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也体现在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中,从而对“不忘初心”的时代内涵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夜幕降临时,学员们常常参与“韶山夜话”研讨会。在宽松的氛围中,大家结合白天所见所闻,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这种自主交流往往能够激发深度思考,许多学员表示,通过与他人的思想碰撞,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加立体,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韶山干部学院的教育实践表明,红色教育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一种创造性的传承过程。它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帮助学员在历史场景中寻找精神资源,在现实问题中思考历史启示,最终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提升。这种教育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启迪思考的方向;不强调统一的结论,而是尊重个人的感悟。

走出韶山,学员们带走的不仅是一段记忆,更是一种观看历史与现实的新的视角。正如那盏油灯所象征的,光明始于微暗,伟大源于平凡。韶山红色教育的价值,正在于它让每个人都能在这场精神溯源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方向,从而更有力量地走向未来。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