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地质人的红色寻根:在韶山叩问初心与使命

作者:小编 2025-09-16 阅读量:

1-250312000U2258.jpg

常年与岩石地层打交道的地质勘探工作者,近日走进了湖南韶山冲这片红色的热土。他们来自某省地质勘探局,此行不是为了勘探矿藏,而是为了进行一次深刻的精神“钻探”——在伟人故乡探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源址,锤炼忠于事业、甘于奉献的政治品格。此次培训由韶山干部学院精心承办,旨在让这些大地深处的探索者,从历史深处汲取前行的力量。

韶山的山水蕴含着独特的地质历史,也记录着一段改变中国命运的人文历史。地质队员们走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池塘边,一种奇妙的共鸣油然而生——他们习惯于解读岩石的层理与构造,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同样是需要用心“阅读”的历史层理,记录着一个伟大生命的起点与成长。

本次韶山红色教育的一大亮点,是巧妙结合了地质工作者的专业视角与红色历史的学习。在专题课上,教员讲述了一个深刻的历史细节: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创办了二十多所农民夜校。他授课时不用深奥的理论,而是用“手”“脚”这样的简单汉字作引,对农民说:“我们种田人,手脚一年到头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暖;地主有手不劳动,有脚却坐着轿子,反而吃鱼吃肉。”这种用最朴素的生活事实揭示深刻阶级矛盾的方法,极具启发性和动员力。这使地质队员们深思:他们的地质报告和科普工作,是否也能如此精准地切中要害,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公众理解深奥的地学知识及其价值?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一份《毛泽东调查工作》引起了大家的长时间驻足。这份文献系统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如何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这与地质勘探的工作方法——重视野外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基于事实进行分析判断——有着高度的精神契合。许多队员感慨,这次学习让他们重新审视自身工作的意义:他们不仅是矿产资源的勘探者,更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信息收集者,这份工作需要同样的求实精神和严谨态度。

韶山干部学院为此次培训设计了独特的“对话历史”环节。在毛泽东少年时代劳作的稻田旁,队员们展开了一场关于“奉献”的讨论。有人联想到,地质工作常年在野外,风餐露宿,与家人聚少离多,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付出,与革命先辈背井离乡、投身革命的抉择,在精神层面上是一脉相承的。这种类比,让平凡的岗位工作瞬间拥有了厚重的历史纵深感。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