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韶山冲笼罩在薄雾之中,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池塘水光潋滟。来自市卫计委的学员们站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崇敬之情。作为韶山干部培训学院本期专题培训班的重要一环,实地感受革命领袖的成长环境,让每位学员对"不忘初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内,一份1925年毛泽东回乡建立中共韶山特别支部的珍贵史料吸引了学员们的目光。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当时毛泽东在自家阁楼上主持了韶山第一批中共党员入党仪式,将自家的堂屋变成了农民夜校的教室。这个细节让学员们陷入沉思:如何像革命先辈那样,将服务群众的场所延伸到最基层?
本次韶山红色教育特别设计了"重走调查路"情景教学。学员们沿着毛泽东1927年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路线,在韶山冲的田埂上边走边研讨。一位学员感慨道:"走在这些乡间小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毛泽东用32天时间步行700公里,走访5个县开展农村调查的身影。"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卫生计生工作者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了切身体会。
在专题教学环节,韶山干部培训学院教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细节:1959年毛泽东回到韶山时,特意来到父母墓前深鞠三躬,并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人民"。这个细节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革命领袖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党和人民大爱的精神境界。有位学员在笔记中写道:"这让我们思考,如何将对家人的小爱,转化为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大爱。"
夜色中的韶山冲格外宁静,学员们在水岸边的教室里开展"红色医德"研讨会。培训师分享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故事,并与韶山精神相结合。讨论中,一位来自疾控系统的学员动情地说:"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毛泽东从韶山走向全国,都是把专业能力奉献给最需要的人。这提醒我们,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舞台应该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在毛泽东铜像广场敬献花篮时,细雨初歇,阳光穿过云层洒在铜像上。学员们凝视着巍然屹立的铜像,内心升腾起强烈的使命感。一位年轻干部在后来的心得中写道:"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红色基因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融入我们这代人的职业信仰——用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守护人民健康,就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
本次培训最具特色的环节是"红歌中的党史"音乐课。当《东方红》的旋律在教室里响起,学员们通过分析歌词背后的历史,理解了红色文艺作品凝聚人心的力量。这种创新教学方式,让韶山红色教育更加入脑入心。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