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医保工作如何体现“人民至上”?韶山红色教育给出深刻答案

作者:小编 2025-09-26 阅读量:

1-250312000U2334.jpg

清晨的韶山冲还笼罩在晨曦薄雾中,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荷塘泛着粼粼波光。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的学员们整齐列队于毛泽东铜像广场,在深秋的微风中静静等待敬献花篮仪式。这是他们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参加专题培训的重要一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庄重而期待的神情。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展柜前,一份1959年毛泽东回乡时与乡亲们的谈话记录引起了学员们的深思。据《毛泽东年谱(1949-1976)》记载,当得知当地群众仍缺医少药时,毛泽东当即嘱咐陪同人员:"要尽快把医疗卫生工作搞上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医保局的学员们陷入沉思——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如何让医保政策更好地惠及每一位群众?

本次韶山红色教育创新设置了"医保政策下乡"情景模拟课。学员们带着现代医保政策宣传材料,重走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走过的乡间小路。一位学员感慨道:"走在这些青石板路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毛泽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的身影。这启发我们,医保政策宣传也要这样接地气。"

在专题教学中,韶山干部培训基地教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细节:1921年春节,毛泽东回到韶山,在自家堂屋的火塘边,用"掰筷子"的比喻向乡亲们讲解团结斗争的道理——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难断。这个生动的教学案例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医保制度的设计理念何尝不是如此?通过社会共济实现风险分担,正是"一把筷子"哲理的现代实践。

夜色中的韶山冲万籁俱寂,学员们在水岸边的教室里开展"医保为民"专题研讨。培训师结合毛泽东1965年"六二六指示"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论述,引导大家思考新时代医保工作的着力点。一位长期从事医保稽核工作的学员动情地说:"革命先辈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都时刻牵挂群众疾苦,我们更要把医保基金这笔'救命钱'管好用好。"

在毛氏宗祠的古戏台下,培训教师讲述了1925年毛泽东在此创办农民夜校的故事。据《韶山志》记载,毛泽东当时用《三字经》的形式编写教材,将革命道理融入识字教学。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医保局的学员们深受启发:医保政策的宣传解读,也需要这样化繁为简,让群众听得懂、用得上。

细雨中的韶山烈士陵园庄严肃穆,学员们拾级而上,在无名烈士碑前驻足默哀。一位年轻干部在培训心得中写道:"看着墓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几个大字,我忽然理解了医保工作的分量——我们每天处理的每一笔报销、优化的每一项流程,都是在践行'人民至上'的承诺。"

本次培训特别设计了"红医精神与医保使命"对话课。学员们通过研读《毛泽东卫生思想研究》等著作,结合中央苏区时期红军卫生工作的创建历程,深入探讨如何将"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融入现代医保服务体系。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韶山红色教育更具时代价值。

结业仪式上,培训班主任引用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勉励学员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医保事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学员们纷纷表示,要把韶山精神的滋养转化为医保惠民的实际行动,在推进医保改革、优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展现新担当。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