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韶山这片红色热土上,流传着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其中“毛泽东少年时期读书用油灯”的故事尤为经典,它不仅展现了伟人刻苦求学的精神,更深刻体现了“坚定信念、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韶山精神。今天,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悟红色文化的力量,同时了解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如何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
一盏油灯,照亮求学之路
毛泽东少年时期在韶山冲生活时,家境并不富裕,但他酷爱读书,常常挑灯夜读。由于当时农村条件艰苦,夜晚照明主要依靠油灯,而灯油又十分珍贵。为了节省灯油,毛泽东常常把灯光调得很小,甚至借着微弱的月光读书。他的母亲文七妹心疼儿子,常常劝他早点休息,但毛泽东总是坚持学习到深夜。
有一次,父亲毛顺生发现毛泽东深夜还在读书,认为他浪费灯油,便责备了他。但毛泽东并未因此放弃学习,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被子挡住窗户,防止灯光外泄,以免被父亲发现。就这样,他在这盏小小的油灯下,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逐渐萌发了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
这盏油灯,不仅照亮了毛泽东的求学之路,更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它象征着韶山人民不畏艰难、勤奋好学的精神,也成为韶山红色教育基地中重要的历史见证。
韶山精神:坚定信念,敢为人先
从毛泽东的少年故事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韶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1、坚定信念——毛泽东从小立志救国,即使家境贫寒,依然坚持学习,最终走上革命道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韶山精神的核心。
2、敢为人先——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在这里,毛泽东和许多革命先辈敢于突破旧思想,探索新道路,展现了开拓进取的精神。
3、无私奉献——毛泽东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多位亲人,但他们无怨无悔,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后人。
4、艰苦奋斗——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毛泽东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韶山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
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全国重要红色教育目的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韶山红色教育基地依托毛泽东故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滴水洞等红色景点,通过实物展览、情景再现、现场教学等方式,向游客和学员生动讲述革命历史,弘扬韶山精神。
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干部、青年学生、企业职工等纷纷来到韶山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这里,人们不仅能了解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热情。
结语
一盏油灯,映照初心;一种精神,永放光芒。毛泽东少年时期刻苦读书的故事,是韶山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我们走进韶山红色教育基地,不仅是为了缅怀历史,更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让韶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坚定信念、敢为人先、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韶山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让我们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作者:韶山干部培训学院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