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韶山密码:从一碗辣椒拌饭看红色教育的温度传承

作者:小编 2025-08-12 阅读量:

1-250P1154121M5.jpg

在韶山红色教育的现场教学中,有一个细节总是让参与者驻足沉思——1959年6月26日的晚餐菜单。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四卷第144页明确记载,毛泽东回到韶山的第一顿晚餐,坚持要与当地干部群众共进家常饭菜,餐桌上摆着辣椒、腊肉等地道的湖南农家菜。这个看似平常的饮食选择,实则是韶山干部学院党性教育课程中一个意味深长的教学案例,它揭示着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最朴素的连接方式。

韶山冲的清晨总是被薄雾笼罩,在毛泽东同志故居的厨房里,一口铁锅静静陈列。这口锅曾烹制过那顿具有历史意义的晚餐,如今成为韶山党性教育中最生动的教具。当讲解员讲述当年毛泽东用辣椒拌米饭的故事时,学员们能直观感受到领袖与群众"同锅吃饭"的深刻寓意。这种具象化的历史还原,比任何理论说教都更有感染力,这正是韶山红色教育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松山一号楼旧址,保存着1959年那场晚餐的原始菜单。菜单上"七姊妹辣椒"的记载尤为醒目,这是韶山特有的辣椒品种,个小却极辣。韶山干部学院的教师常常借此引申:就像这辣椒一样,真正的群众工作看似平常却后劲十足。这种将地方风物与党性教育相结合的讲授方式,使得抽象的政治理论变得可触可感,这正是韶山红色教育保持生命力的秘诀。

值得注意的是,那顿晚餐的食材全部来自当地农户。据湖南省档案馆保存的采购记录显示,腊肉是由村民谢家送来,蔬菜则是当天从自留地现摘。这种细节在韶山党性教育中被反复强调——不是作为领袖的廉洁证明,而是作为"从群众中来"的工作方法示范。当现代干部学习这段历史时,他们真正应该领悟的是如何像毛泽东那样,把深入群众变成一种本能而非任务。

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藏品中,有一个特殊的辣椒罐,正是1959年使用过的原物。罐身上"湘潭县制"四个字清晰可见,这个细节被韶山红色教育开发成了特色课程《从日用品看作风养成》。课程通过分析毛泽东生前使用的各类日常物品,揭示共产党人应该保持的生活作风。这种见微知著的教学设计,让学员们在器物中读懂精神,在细节里感悟大道。

那顿晚餐的餐后场景同样耐人寻味。据当年服务员回忆,毛泽东特意嘱咐把剩菜打包送给值夜班的警卫人员。这个未被广泛记载的细节,在韶山干部学院的案例教学中被深度挖掘,成为诠释"不搞特殊化"的鲜活教材。学院开发的《红色管理十细节》课程,正是通过这类看似琐碎的历史片段,帮助学员重构对优良传统的认知。

在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韶山的红色教育并未停留在历史再现的层面。韶山党性教育创新推出了"重走调研路"体验项目,学员们在参观结束后,要像1959年的毛泽东那样,带着问题走村入户,用脚步丈量民情。这种沉浸式学习,让历史经验与当代实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许多学员反馈这是他们参加过最"接地气"的干部培训。

夜幕降临时,韶山冲常常会举行"星空党课"。在毛泽东当年仰望过的同一片星空下,学员们分享学习心得。有位参与者曾感慨:"原来党性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就藏在一碗辣椒拌饭的选择里,藏在一口农家锅的烟火气中。"这样的感悟,正是韶山红色教育追求的效果——让崇高的精神回归生活本真,在平凡中见伟大。

从一碗辣椒拌饭到一套成熟的党性教育体系,韶山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这里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有鲜活的历史细节;没有刻板的灌输,只有启发式的思考。当学员们离开时,带走的不仅是对历史的了解,更是一种观察问题的视角和联系群众的方法,这才是韶山干部学院最珍贵的毕业礼物。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