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精神的回响: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如何唤醒为民情怀

作者:小编 2025-10-16 阅读量:

1-2506031HS1109.jpg

踏上韶山冲的土地,一种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便扑面而来。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似乎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根本性的命题:一个生于乡村的普通青年,为何最终能将他的事业与亿万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并深刻改变了一个国家的走向?这正是当代韶山干部培训所要引导人们思考的核心问题,它超越了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直指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源头。

在韶山,我们能够感受到最质朴也最深刻的力量,源于它与中国最广大土地和人民的血脉连接。作为重要的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其价值不仅在于保存了历史的遗迹,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场域,让人们得以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源自生命早期的深刻体验与情感认同。

一个常被忽略却极具启示性的细节,藏在毛泽东同志的回乡经历中。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59年6月,毛泽东在阔别三十二年后重返韶山。在邀请乡亲们吃饭时,他特意将一位叫毛福轩的烈士遗孀请到上座,并动情地向在场人员介绍其丈夫的革命事迹。这个细微的举动,蕴含着他一贯的价值排序:对革命有功的普通民众,理应受到最高的尊崇。这并非政治表演,而是他内心世界“人民至上”价值观的自然流露。

这个“请烈士遗孀上座”的瞬间,为今天的韶山干部培训注入了灵魂性的内涵。它启示我们,真正的红色基因,是对普通劳动者怀有最深切的敬意,是将他们的牺牲与贡献铭记于心。在培训中,我们应当引导学习者从这样的历史切片中,去体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千钧重量,去反思自身工作中是否真正做到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因此,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是一场情感的淬炼与立场的校准。它让我们看到,人民性并非外部的理论灌输,而是内化于心的价值坐标与行为自觉。当一位位学习者站在毛泽东同志曾经深情凝望的故乡山水之间,他们思考的应是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传承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将个人的奋斗融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

当培训结束,人们从韶山带走的,不应仅仅是几张照片或几段史实,而应是一种被重新激活的、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连接。那顿乡宴上对烈士遗孀的礼遇,如同一面精神的镜子,时刻映照着我们的权力观、事业观和群众观。这正是韶山干部培训追求的终极成效——让“人民”二字,从历史记载中走出来,成为我们当下行动最根本的价值尺度和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