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从故乡情怀到家国使命:在韶山党性教育中追寻伟人的心路历程

作者:小编 2025-08-25 阅读量:

52605824.jpg

韶山的晨曦总是带着一种特有的清朗,薄雾如轻纱般萦绕在群山之间,映衬着毛泽东同志故居的白墙乌瓦。一批来自远方的学员,踏上了这片被红色精神浸润的土地,他们此行并非为了简单的瞻仰,而是要在韶山干部学院的引导下,完成一次深刻的党性叩问与精神溯源。这次韶山党性教育的主题,聚焦于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一位革命者与他故乡之间的五次特殊回望,如何折射出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的深刻交织。

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主席一生中多次回到韶山,但韶山干部学院的导师们并未止步于常识,而是引领学员们深入剖析了“五回韶山”这一历程背后的心路轨迹。根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的《毛泽东传》记载,从1921年毛泽东说服亲人“舍小家为大家”投身革命,到1959年他以国家主席身份重返故里写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著名诗篇,这五次回归跨越了近四十年的烽火岁月。每一次回归,他的身份与心境都已巨变,但唯一不变的,是他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眷恋与将其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相连的使命感。导师讲述到,1925年他第二次回韶山时,在阁楼上创建了中共韶山支部,革命的星火在此点燃;而1959年那次回归,他深夜造访父母坟前深情鞠躬,并在故居沉默伫立良久。这些细节让学员们意识到,伟人的内心同样充满普通人的情感波澜,但其伟大之处在于将这种情感升华为对国家与民族未来的无尽忧思与担当。

在专题教学中,一段关于“毛家六位烈士”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所有人。当讲师平静地叙述毛泽东的亲人相继为革命捐躯的历史时,课堂里异常安静。一位学员后来回忆道:“那一刻我理解了,党性并非冰冷的教条,它是在最残酷的抉择中依然坚守的信仰,是明知亲人赴死却为了亿万同胞的毅然决然。”这种基于真实家族牺牲的讲述,让韶山党性教育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与历史的厚重。

此次培训的独特之处在于一场名为“情怀与江山”的沉浸式研讨。学员们围坐在学院教室中,面对韶山地图与五次回归的时间线,展开激烈而深入的讨论。没有预设的答案,只有真诚的思考:新时代的我们,如何理解并传承这种“小家”与“大家”之间的深刻联系?一位学员分享道:“站在伟人故乡的土地上,再思考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变得清晰——党性就体现在每一次对公私利益的抉择中,体现在我们如何对待手中的权力与肩上的责任。”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