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韶山精神:映照初心的信仰之光

作者:小编 2025-08-26 阅读量:

1-250401151415259.jpg

在湖南湘潭的西北一隅,韶山冲静静地卧于群山环抱之中。这里没有险峻奇峰,却有着一种足以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清晨的阳光洒在毛泽东同志故居的青瓦上,恍如为这段不平凡的历史镀上了一层永恒的金色。许多人远道而来,并非只为瞻仰一处景点,而是为了探寻一种精神的源头,一种被称为"韶山精神"的信仰之光。

什么是韶山精神?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但当你走进韶山红色教育的课堂,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却又鲜活如初的故事时,答案便渐渐清晰。它不只是艰苦奋斗,更是那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与担当;它不仅是无私奉献,更是那种"遍地英雄下夕烟"的为民情怀。这种精神形成于烽火岁月,却超越了时空,成为今天人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专题讲座中,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被娓娓道来。据《毛泽东年谱(1893-1949)》记载,1925年2月,毛泽东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他不仅亲自授课,还创造了用方言俚语编写教材的方法,将革命道理融入识字教学中。比如,在教"手"和"脚"字时,他会说:"百姓的手脚一年忙到头,却吃不饱穿不暖;地主的手脚从不劳动,却吃鱼吃肉。这是为什么?"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让革命的星火迅速燎原。

这个细节让人顿悟:韶山精神的伟大,不仅在于其宏大的理想目标,更在于它始终扎根人民、贴近生活的实践智慧。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共鸣。当年夜校里那盏盏油灯照亮的不只是识字课本,更是一个民族觉醒的道路。

如今,在韶山干部培训基地的体验教学中,学员们重走毛泽东1925年开展农民运动时走过的山路。夕阳西下,山路蜿蜒,每个人的脚步都显得沉重而坚定。有人在一处山岗上驻足远眺,想象着当年那个身着长衫的青年,是如何在这条路上思考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人对韶山精神有了更加具象而深刻的理解。

韶山精神的当代意义正在于此:它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韶山红色教育的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离开韶山时,许多人都会在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池塘边停留片刻。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参观者的身影。这一刻,历史与现实仿佛在此交汇,让人不禁思考:我们该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韶山精神?答案或许就在这面"镜子"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

韶山精神就像这池清水,映照出每个来访者的初心与本心。它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只需要用真诚的行动去践行。而这,正是韶山干部培训基地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让历史告诉现在,让现在启迪未来。

作者: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