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湖南韶山干部培训学院(韶山红色教育培训中心),咨询电话:0311-80761606

在伟人故乡寻找答案: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初心之问

作者:小编 2025-08-26 阅读量:

1-250PG01406464.jpg

清晨的韶山冲笼罩在薄雾之中,毛泽东同志故居前的荷塘泛着微光,仿佛还在回味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们踏着露水走进这片圣地,他们此行不是为了简单的参观游览,而是要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完成一次深刻的思想淬炼和精神洗礼。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沉淀着历史的重量,每一处景观都蕴含着精神的密码。

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课程设计中,有一个独特环节令人印象深刻——"一盏油灯下的思考"。这个环节的灵感来源于一个珍贵的历史细节: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经常在深夜的一盏油灯下撰写文稿、研究革命理论。这盏灯不仅照亮了韶山冲的夜晚,更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如今,学员们在这盏油灯的复刻品前静坐冥思,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年代革命者挑灯夜读时的专注与热忱。

这种体验式教学是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创新之举。它不同于传统的说教式教育,而是通过营造历史场景,引导学员与历史对话,与初心共鸣。一位学员在参加完这个环节后感慨道:"在油灯的微光中,我似乎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它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在孤独中依然坚守的执着。"

基地的另一个特色课程是"田野调查与群众路线"。学员们带着问题走进韶山的村村寨寨,与当地百姓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这个课程的灵感来源于毛泽东1927年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当年毛泽东历时32天,步行700多公里,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等5个县的农民运动,最终完成了这篇重要著作。如今,学员们沿着这条足迹,重新实践"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方法。

在韶山红色教育基地的学习中,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宏大的理论,而是那些细微之处的感动。比如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里展出的一个搪瓷杯,上面斑驳的漆迹记录着岁月的痕迹;比如在毛泽东少年时代劳动过的稻田边,依然保持着当年的模样。这些实物和场景让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让红色教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而是鲜活的体验。

夜幕降临时,学员们常常会聚集在基地的庭院里,交流一天的所思所感。没有刻板的汇报,只有真诚的分享。有人谈到对"为人民服务"的新理解,有人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还有人分享如何将韶山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感悟。这些发自内心的交流,往往成为整个培训中最珍贵的收获。

离开韶山红色教育基地时,学员们带走的不仅是一张结业证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正如一位学员所说:"这次学习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韶山的红色教育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

作者:李老师